中國新經濟圖譜:新質生產力提出的四大背景和經濟目標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僅是習總書記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我國新時期面臨的復雜的外部環境和重大歷史機遇面前的重大戰略抉擇,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產生背景更有利于我們對未來發展環境的判斷,明確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系列論斷之間的邏輯關系,孫連才博士在《國資國企新質生產力:識別、培育、路徑與方法》第一講,主要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四大深刻背景。
縱觀世界經濟史上的五輪康波周期,都伴隨著產業的革命以及不同產業主導國的崛起和衰落。第一、二次康波周期以英國為主導國,第三次康波周期主導國從歐洲轉向美國,第四、五次康波周期以美國為主導國。2035年或將迎來下一輪康波周期繁榮階段,時間上對應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兩步走的第一步,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前時點處于一個千載難逢的生產力轉換歷史機遇期。根據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主要發展趨勢,數字經濟將成為21世紀產業革命的核心載體,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將影響世界格局。
圖1:第1-6輪康波周期
對中國來講,2035年或將迎來下一輪康波周期繁榮階段,時間上對應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兩步走的第一步,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康波周期有望觸及下一輪繁榮頂部,對應兩步走戰略第二步,即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對于數據要素賦能、生產效率、產業升級、發展新動能、治理能力、產業體系安全提供全方位促進和保障。
圖2:數字經濟背景下生產關系、生產力和生產要素之間的關系
——創新驅動
隨著我國GDP增速趨緩,經濟發展將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波特在其《國家競爭優勢》中指出,每一個國家的發展將經歷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和財富驅動等四個發展階段。1981-2017年間,我國主要是由地產、傳統基建為代表的投資驅動發展,2019年以來我國明顯進入以創新驅動為動力源的發展新階段。
圖3:波特全球四階段發展史
從我國目前對創新要素的投入情況來看,當前研發投入強度落后于發達國家,基礎研究研發投入占比低于海外發達水平,科技創新研發投入亟待提升。從當前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領導舉措來看,目前已完成中央科技委員會的組建,并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同時,推進下設辦事機構科學技術部的改革重組,完善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等職能的調整,并由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
——大國崛起
據世界銀行數據,早在2013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排名第一,占比達到20.8%。其中,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值更是突破24萬億元,占全球的比重超過1/3,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為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2015年,中國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分“三步走”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在制造業方面,我國已成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具備橫跨高中低端產業的超級工業大國。為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國務院在2016印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為中國未來10年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4:中國制造2025
北京時間2019年3月23日0時50分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特朗普宣布,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從美國此次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的產品領域看,有醫療器械、高鐵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機裝備、工業機器人、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以及航空設備,基本來自“中國制造2025”產業范圍。
(1)大規模投入資金
(2)擁有獲取技術和知識的渠道
(3)進入龐大的市場
(4)推行鼓勵競爭和創新的有效制度。
大國競爭包括制度的持續革新能力、持續的堅強領導能力、整體戰略的科學制定與貫徹能力、持續的產業升級能力、持續的高科技突進能力、強大而可用敢用的軍事實力等。日常而言,科技與產業屬于競爭的核心問題
以史為鑒,新興大國的崛起必然會挑戰守成大國的地位,而守成大國也必然會采取措施進行遏制和打壓,二者沖突甚至戰爭在所難免。習總書記在《世界郵報》創刊號的專訪中指出,中國不會陷入中等發達國家停滯不前的沼澤,強調“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昭示了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在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制度框架下,為了匹配數字經濟趨勢背景下的新質生產力,建設與數字經濟相匹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當前主要發展目標。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系列的政府工作會議及報告中也都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強調“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并明確了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發展實體經濟為核心,聚焦鞏固優勢產業和補短板。數字經濟和高效服務業為實體經濟賦能,相互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及高效流通體系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底層支持。?國有經濟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引領現代化建設。
經濟增速的放緩反映出以資本投入驅動的傳統發展模式或難以滿足新時代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經濟增長需要從傳統要素投入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實現整體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進行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習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為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能提供了重要指引。
上一篇文章:全國各地十五五規劃研究重點
下一篇文章:國資國企“十五五”規劃關鍵詞: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