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縱橫十五周年記
發表時間:2011-10-19
字號:
A
A
A
第一次聽到北大縱橫這幾個字還是在2002年的夏天,當時還在為如何完成畢業論文而苦惱不已,在宿舍內正試圖從一大堆凌亂的資料中找到靈感,住在隔壁的同學興沖沖進來了,說工作找到了,明天就出差。為他高興之余也不禁納悶:這是什么公司?做什么行業的?居然今天上班明天就出差?……。雖然同學不久后由于別的發展機會離開了縱橫,卻讓我對北大縱橫以及管理咨詢產生了好奇和初步的了解。
?
時光荏苒,北大縱橫已經走過十五年風雨歷程,自己也不知不覺經歷了七年的管理咨詢生涯?;仡欁约涸诒贝罂v橫的經歷,整理對北大縱橫的認識,無疑是對北大縱橫十五周年最有意義的紀念。
?
一、以選擇權平衡家庭和工作
?
北大縱橫的工作無疑是充實而繁忙的,為了更好為客戶服務并提供價值,在我加入北大縱橫的時候,項目的運作方式就已經是全程駐場了。全程駐場為項目運作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讓資詢顧問長期在外,無法兼顧家庭。根據非官方統計,工作時間最長的顧問達到了十一個月多,當然對于這樣的記錄只能仰望而無法拉近距離。 有的同事也因為不能適應或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方式而選擇了放棄。為與這樣的工作特點相適應,北大縱橫開創性建立了項目選擇權,以及非坐班工作制、非項目價值貢獻等一系列或配套或適應的管理制度,顧問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項目工作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安排非項目時間,積累一定的連續時間來處理家庭事務。這 樣人性化的制度設計無疑極大延續了咨詢師的工作壽命,也是少部分咨詢顧問選擇北大縱橫的原因之一。
?
二、三次搬遷展現行業領軍形象
?
第一次搬遷從資源樓賓館到太平洋大廈,由于進公司時間原因,未能見識北大縱橫創業地址,但是在我心目中,從一個臨時性的辦公場所搬遷到正式的寫字樓,應該是標志著北大縱橫公司化發展的開始,能夠從人員規模、辦公環境等方面進入國內咨詢公司前列。在此期間進入北大縱橫的同事大都成為目前公司發展的核心力量,包 括部分在北大縱橫成長起來的合伙人以及資深項目經理。
?
第二次搬遷從太平洋大廈到融科咨詢中心,從一個中檔并且電子產品經營場所的寫字樓搬遷到了和聯想、intel研發中心、中歐商學院等知名企業和機構為鄰的商業型寫字樓。北大縱橫也連續跨越了營業額3000萬,5000萬……,咨詢公司的營業額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3000萬應該是從中國數以千、萬計的小規模咨詢公司中脫穎而出的門檻,而5000萬應該是成為具備一定規模和競爭力咨詢公司的門檻……。在此期間,從項目的吸、談、做環節都不斷涌現出明星人物,在人員組成上百花齊放,公司的經營運作更加具有組織化的特征,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北大縱橫組織與個人的關系是:離開誰的可以,誰公司都需要。
?
第三次搬遷是區域運營中心的興起,北大縱橫的辦公場所從北京擴展到了上海、深圳、內蒙、重慶等地,從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次搬遷,從北京搬遷到了全國。區域化布局對于咨詢行業來說意義有多大還難以評說,但是通過各個區域運營中心的成立和運營,越來越多的優秀人士成為了同事乃至合作伙伴,北大縱橫品牌輻射和 影響力在重點區域不斷得到提高……。這次搬遷初現輪廓還未結束,而各位同事都是參與者與見證者,相信大家會有著更加準確和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
三、和優秀的同事一同成長
?
毫無疑問,咨詢產品的結構化、系統化是其商品屬性的重要載體,目前國內管理咨詢在積累不足而導致部分環節的缺失,卻為管理咨詢顧問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項目初體驗時和同事各執一個觀點互相爭論,爭論的結束不是一方獲勝,而是發現雙方都站到了對方的立場,玩笑式的結果并沒有帶來本質的提高和改進,雙方對某一咨詢 模塊的理解確確實實的在加深。多少次和同事的研討讓項目脈絡逐步顯現,讓忙亂的思緒得以梳理,能夠以平靜的心情面對項目及客戶。
?
記得和一個外資咨詢公司的朋友聊天,其開玩笑說:最優秀的咨詢顧問應該是在國內咨詢公司產生,因為我們有相對成熟的方法論可以借鑒,而你們每天都在創造方法論。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天創造方法論,但是在建立和沉淀自己的咨詢方法的時候,我們的理解必然更加深刻。
北大縱橫十五周年之際,回想時感慨萬千,落筆時卻凌亂無序,以記錄不成體系的幾點隨想,以為祝福!
上一篇文章:“縱橫三賢”白描——我所認識的三位總工
下一篇文章:五年咨詢路,一腔縱橫情